电询 满意度:100%
公司团建订制周村古镇位于山东省中部,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,旱码头是指无水路相同的码头。周村作为商业名镇,与中国南方的佛山、景德镇、朱仙镇齐名,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。周村古镇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,素有“天下第一村”之称。1904年5月19日(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)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,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。现在的周村旱码头主要由大街、丝市街、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,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00余平方米,古镇内古迹众多、店铺林立、街区纵横,建筑风格迥异,为山东仅有、江北罕见,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,被中国古建筑委员会的专家誉为“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”,是我国江北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商业街区,体现了浑厚的古商业文化。
怡和园坐落于周村大街南首,是周村久富盛名的百年老店。十九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当时曾接待过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、程砚秋先生,可口的饭菜得到两位先生的好评。
2004年随着周村古商城的对外开放,怡和园重新开业,千年古城、百年老店相应成辉。怡和园在保留传统鲁菜的基础上,不断创新,挖掘研制出代表菜。怡和园烧鸡、怡和园羊肉、干炸丸子、香煎豆腐、酥锅、怡和煮锅、小酥油饼、水鲜煎包等。味美价廉,中外记者络绎不绝,流连忘返。一位瑞典外宾到怡和园用餐后连说:“怡和园OK、大街OK。”著名笑星李嘉存到怡和园用餐后说:“么香?怡和园饭菜香!”著名影星张丰毅、吴军多次用餐后说:“香,回味无穷!”
进百年老店怡和园,用大碗喝酒,吃传统菜,坐老桌椅,感受百年风情。
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,明末清初最为繁盛。自丝市街至朔易门,全长1300多米。其中,从原北极阁到大街南端,是周村最繁华的地段,也是过去周村的商业中心。前期是陕西、山西商人的开拓阶段,中间经过南方商人的加入,后期是以章丘旧军孟氏为代表的山东民族工商业者的振兴阶段。
至1949年解放前,周村大街的主要商号有:从北首路东起,第一户是长山王氏创办的福顺老店,以经营铁器、食品、日用杂货为主。它的南面不远是章丘旧军孟氏的泉祥茶庄,是有“东方商人”之称的著名商业巨子孟雒川的产业。泉祥茶庄南邻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,由日籍华人简兆南创办,是当时垄断中国烟草经营的主要大公司之一。再往南有万年春药房、润生医院,然后是实力雄厚的福东广货店。再陆续是民生药房、益友堂书局(前身是三益堂,《聊斋志异》最早的版本出版者)、成文新文具店等。英美烟草公司同庆号是大街上另一家资金雄厚的外资商号,它的南邻是章丘孟氏的另一些产业——古色古香的大楼是瑞林祥绸布庄,紧挨着是西洋风格的鸿祥茶庄(前身是谦祥益布庄)。再南面也是章丘人开办的同仁堂药铺、春和祥茶叶店(后为惠东大药房)。万顺街内路北是谦祥益老店原址,院内基本保持原貌,过万顺街口是梅村酒店、亨达新鞋店、茂盛酱园。新街西口拐角南为天宝银楼,专门加工制作金银首饰。往南是山西裕昌漆店、裕兴厚南货店、茂林镶牙馆、致德成百货店。在大街与丝市街交接处是同兴茂百货店。
大街北首路西第一户原为民生大药店,南面是文聚祥文具店北门市、亚东大药房、宝山堂中药铺、大德生中药店、陕西顺兴漆店、信坊村酱园、文聚祥书局、惠泽药房、三和金店、日本大福洋行。在水胡同东口,是文美堂毛笔店,往南为元祥茶庄、双和鞋店、华康食物店、万盛公百货店(是当时周村同行业资本最充足的商号),南面是荣德成中药店、上海同聚和食品店(以专营上海点心糖果闻名),再往南为天德堂中药店,南邻是花园茶庄、三聚公布店、半积堂药铺等。
周村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商城,她继承了鲁文化醇厚、深邃、悠远的纯朴本质,民俗活动丰富多彩,尤其是过大年,煞是热闹好看。徜徉在充满东方文化的古城大街上,惬意地欣赏着近千盏花灯的别致造型,感受着灯火阑珊中商埠的古风遗韵。欢歌笑语,尽享节庆的欢娱。
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艺术品种,自唐宋至明清时期,周村商业规模渐大,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客商纷纷来此进行贸易,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。各种庙会也应运而生,由于观众众多,个高的能够尽情的看,个矮的就远远站着无法观看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便逐渐出现了“踩高跷”等表演节目的形式,一些大型的表演节目还扎制了人抬的舞台,演员站在上面进行表演。远远就能看见,芯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成形、发展。
芯子是一个综合艺术体,一是展示了周村丝绸,二是传播了民间文化,三是促进了商贸活动。芯子实际上是由16人(8个人一班)轮流抬着一架装饰好的舞台,上面有化妆的演员造型和表演。表演以戏剧故事、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,如《西厢记》、《吕布与貂禅》、《罗成卖绒线》、《八仙过海》、《贵妃醉酒》等,演员浓妆艳抹,高站空中表演,十分惊险生动。
周村是中国三大灯系之一——中原花灯的发源之地,以制作精美,工艺讲究,种类繁多而闻名天下。
周村花灯始于秦汉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最初,周村老百姓为庆祝传统节日,表达丰收年景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,家家都有挂灯的习俗,后来,随着周村商业的繁荣发达,以大街、丝市街、银子市街为中心的古商业街区商贾云集。各商号为显示自己的实力,每年正月都出钱聘请扎灯高手,制作各种工艺复杂的花灯,届时各主要商业街上空遮天蔽日,彩灯高悬,灯光绚烂,宛如天上的街市,蔚为壮观,成为全国独有的景观。
周村的花灯也由此开始初具规模,并逐渐发展成熟。
文章来源: 北京侣途户外
发表评论